当前位置: 首页 / 济南好房网 / 楼市资讯 / 正文
正在阅读:山东民政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打好民生保障服务“组合拳”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山东民政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打好民生保障服务“组合拳”

原创 发布:2023/2/11 14:19:50 来源:

2月9日,大众网·海报新闻记者从山东省民政厅获悉,2022年,山东省民政厅紧紧锚定“走在前、开新局”,认真履行基本民生保障、基层社会治理、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,全力保民生、兜底线、救急难、促稳定,推动各项工作实现新进展、取得新成效,开创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。

  兜住民生底线 增进民生福祉

  保障基本民生,托住底线最为重要。省民政厅充分发挥救助保障等政策的托底功能,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。

1.png

  一是各类救助保障标准大幅提升。连续三年大幅提高城乡低保等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,2022年实际提标幅度10.1%-16.6%,惠及困难群众近360万人次。向177.8万名低保对象、特困人员、孤困儿童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2.85亿元,全年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513.7万人次、1.29亿元。

  二是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更加精准。健全完善社会救助“三主动”工作机制,加强政策主动宣传、对象主动发现、信息主动公开,确保困难群众早发现、早救助。相关经验做法被《人民日报》和《民政部简报》刊登报道。

  三是分层分类的救助体系更加完善。指导16市全面修订出台低保办法、特困人员认定办法,适度扩大保障范围。改革完善急难型临时救助制度。

  四是救助服务保障内容更有温度。深入推进“物质+服务”救助,全省24万名困难群众享受到政府购买的陪护照料、心理慰藉、精神抚慰、资源链接等服务。

  五是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基础更加坚实。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,“五级”未保工作网络基本建成。儿童关爱服务更加暖心,对31万多名困境儿童、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常态化关爱服务。指导省慈善总会实施“护佑健康”孤困儿童大病保险和意外伤害险项目,政策惠及4.4万名儿童。同时,扎实做好残疾人福利和流浪救助工作,全省享受“两项补贴”的残疾人达到142.8万,全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8416人次。

  聚焦老有所养 完善服务体系

 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,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2122万人,占比20.9%,是全国唯一一个老年人数量超过2000万的省份。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,省民政厅持续在完善制度、健全设施、增加供给、提升质量上下功夫,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。

  一是基本养老服务更加普惠。报请省政府办公厅出台《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》,率先在全国实现省市县三级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全覆盖。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老年人做到应养尽养、愿进全进,全省失能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4%、超过既定任务4个百分点;在37个县(市、区)试点建立困难重度失能老年人免费集中托养制度。

  二是养老服务供给更加多元。针对失能老年人刚性照护需求,建设改造敬老院198处、完成年度任务的165%;建设护理型床位3.7万张、完成年度任务的123%;全省护理型床位占比从上年底的52%提高到67%,提前4年达到国家要求。针对社区养老需求,持续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工作,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.2万处、助餐食堂7920处,全省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达到100%。针对居家养老需求,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,累计为6.5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改造;创新发展家庭养老床位5.2万张,推动专业服务向家庭延伸。针对专业人才需求,省级开展了8个系列的专题示范培训班,全省各级共培训7.5万人。

  三是养老服务质量全面提升。扎实推进养老服务领域诈骗问题专项整治,将47家养老服务机构列入“红橙黄”风险管控名单,累计排查和整治问题234个,清退预收大额资金1143万元。全年各级共向养老机构发放疫情补贴4042万元,积极帮助养老机构纾困解难。

  激发基层活力 夯实治理根基

 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。省民政厅围绕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,统筹发展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、社会组织、社会工作和慈善事业,不断推动工作重心下移,推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。

  一是城乡社区治理创新成果丰硕。加强村(居)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,制发指导目录,依法召开村(居)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村(社区)占比达到100%。加强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,启动“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”服务质量提升行动,推动更多资源、服务、管理向社区下沉。完善城乡社区工作者队伍,推动实现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3.5人,比上年底增加3.2人;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城乡社区专项计划,各市发布招录岗位18850个。联合省委组织部、省委农办研究制定了《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、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通知》,持续推进村(社区)减负。

  二是社会组织服务大局成效明显。强化社会组织党的领导,扎实推进专项治理,全年共打击非法社会组织224家,清理僵尸社会组织2336家,整治社团分支机构582个。行业协会商会全年减免收费1.94亿,较上年增长41.6%。积极引导“十强产业”协会助力新旧动能转换,参与制定产业规划71个,举办行业峰会、双创大赛等460场次,培育龙头企业341个,提请省政府召开了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。制定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,全省9763家社会组织参与专项行动,共投入17.85亿元,开展帮扶项目6870个,受益1430万人次。

  三是公益慈善事业蓬勃发展。大力培育发展慈善组织,全省慈善组织达780家,较上年增长27.87%;社区基金从无到有,已设立1697支,基金总额达5250.65万元。建成乡镇(街道)社工站1803个,覆盖率达98.79%,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5126人,联动社区社会组织1.05万家、志愿者30.45万人次,为98.49万人次提供了专业社工服务。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,2022年考试通过1.5万人,居全国第三位,全省社工专业人才达11.16万人。完成第五届146名齐鲁和谐使者评审。全省实名注册志愿者达到1739万人,居全国第二位;标识志愿服务组织2982家,较上年增长908家。全年销售福利彩票91.83亿元,筹备公益金29.35亿元,累计筹集福彩公益金突破600亿元。

  聚焦为民便民 优化基本服务

  婚姻、殡葬等服务直接关系千家万户。省民政厅紧盯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“烦心事”“揪心事”,针对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样化公共服务需求,努力优化服务方式、提升服务效率、提高服务质量,确保婚有和谐、逝有所安,切实守牢“一排底线”。

  一是婚姻登记更加暖心。婚姻登记工作实现新跨越,我省被确定为第一批“跨省通办”试点,在全国率先实现婚姻登记记录掌上自助查询,成为全国第二个实行“婚育户”事项联办的省份,跨区域婚姻登记工作被评为山东省年度法治为民十件实事之一。

  二是殡葬改革更加安心。下拨2000万省级公益性安葬(放)设施建设奖补资金,全年新建改扩建公益性安葬(放)设施1280处,完成既定任务的128%。扎实实施全省殡仪馆管理服务质量提升行动,积极稳妥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整治,助推移风易俗。

  三是区划地名工作更加精心。扎实做好《地名管理条例》宣贯工作,创新开展加强地名管理服务试点和国家地名信息库质量提升行动,累计审核数据50万条;完成苏鲁线省级界线和县级界线联检,建设平安边界。

  四是“放管服”改革更加贴心。建立民政领域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制度,完成了结婚证、离婚证、社会组织登记证等7类实体证照证明与电子证照同步制发,推动事实无人抚养儿童、残疾人“两项补贴”和经济困难老年人生活补贴资格认定等3类事项实现“静默认证”,推动婚姻登记、社会组织登记、相关儿童资格认定等6类事项实现全省通办和跨省通办,受到群众一致好评。

  五是安全管理工作更加用心。强化风险预防,梳理编印了《民政领域重点风险事项防范和处置措施》,对24类风险事项逐一制定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办法。在全省民政系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,建立省级专家库,推动“专家查隐患”常态化。2022年全省民政服务机构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。加强“一老一小”等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,省级及时成立养老福利机构疫情防控专班,全省2000多家民政服务机构全部实现对口协作医疗机构100%全覆盖、紧急用药需求100%全保障。

  据了解,2023年,山东省民政厅将锚定“走在前、开新局”,践行“六个必须坚持”的思路方法,聚力实施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2023行动计划,通过强化基本民生保障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、提升基本社会服务等形式,倾力打造为民民政、品牌民政、活力民政、实干民政、整体民政、忠诚民政,力争在全国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大局中贡献更多山东经验,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中贡献更多民政力量。

济南市二手房出售:历下区 姚家街道 奥体西路 华润置地昆仑御 二手房买卖出售信息 4室2厅2卫175㎡ 房价495万

济南市 市中 郎茂山 阳光新路 二手房买卖出售信息 丽景苑 3室2厅2卫153㎡ 房价295万

济南市 市中 建设路 二手房买卖出售信息 梁庄新区 2室1厅1卫55.24㎡ 房价85万

济南二手房信息 市中区 二环南路 华润置地公元九里 3室1厅1卫93.61㎡ 房屋售价355万元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,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 346067576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